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麻疹(Measles)的9大知識點

最近台灣陸續傳出境外移入的麻疹病情,著實讓人擔憂。
這讓我不經想到假如皮膚科門診出現了一位「發高燒、眼睛發紅、全身皮疹」的病人我該怎麼辦?!(有時候神經質、窮緊張也是件好事~)
為了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我今天先去補打了一劑疫苗(因為我們家感控室人員說我體檢的抽血結果麻疹抗體偏低,而醫療人員又是風險高的族群,還是自費補打一劑比較安全)。

廢話不多說,快跟我一起來提高警覺一下,惡補麻疹相關的9大知識點吧!

1.麻疹病毒傳播途徑:


麻疹病毒是一種副黏液病毒科的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主要傳播途徑由空氣傳播(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粒子)或是飛沫傳播(經由病人的飛沫中的病毒粒子)

2.麻疹發病病程:


受到麻疹病毒感染後,潛伏期大約8~12天,這段時間病人無症狀,但在潛伏期後期開始會有傳染性,真的很陰險狡詐!



發病的初期症狀
高燒40度、全身無力、結膜炎、咳嗽、流鼻水,這些症狀可以持續四天之久。
這時候大多數的病人都會覺得會不會是得了流行性感冒,但最近請在流行性感冒快篩陰性時,務必將麻疹也列入鑑別診斷之一來想一想呦!

科式斑的出現:
在發病的初期症狀後,接下來也就是麻疹最具診斷價值且最特別的黏膜疹:科式斑
也就是說,看見口腔黏膜有科式斑就能夠有八九不離十的把握確診麻疹。
科式斑位於「口腔內頰黏膜上」,長的樣子就像是一粒粒白色的細沙周圍有一圈淡淡的紅暈。

From Wikipedia: Koplik's spots

醫生都很希望能看到科氏斑,因為這樣診斷麻疹就省時省力多了,但是它出現的時間實在是很短,大約是在皮疹出現前的兩天到皮疹出現後的兩天,總共四天左右的時間,所以當病人稍微延誤就醫,就很有機會與科氏斑失之交臂,也增加了麻疹臨床診斷上的困難度。

全身性皮疹:
科式斑出現後的兩天左右,便開始會出現全身性皮疹
麻疹的皮膚病灶可以是摸起來平平的紅斑或是稍微為突起的丘疹,這些疹子大多「不癢」。
麻疹的疹子很特別,有一個發作的順序性:一開始最先發疹的地方是額頭和耳後,接下來在三天內快速的蔓延至全臉、脖子、軀幹及四肢
疹子在四到五天時慢慢開始消退,並產生脫皮的情況。

整個麻疹的病程從發病的初期症狀、科式斑出現、出現全身性皮疹到疹子消退,大約是10~12天左右。

雖然這三個時期在每個人身上所表現的時間長短多少會有一些差距且症狀也會有重疊的時候,但我自己的記憶方法是直接將12天左右的病程分為「444」這樣比較好記:發病的初期症狀4天、科式斑出現時間4天、出現全身性皮疹持續4天。

3.如果出現疑似上述的症狀我該怎麼辦?


在「發病的前兩天」一直到「出現皮疹之後的四天」都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換句話說也就是當你意識到你可能感染麻疹的時候,你絕對是具有傳染力的!

建議你先在家自我隔離並打電話通知鄰近住家的醫院尋求協助,醫生葛格和護士美眉一定會很樂意提供你協助的!

因為如過你有上述的不適症狀但卻直接大搖大擺的坐公車、坐火車、穿越襲來攘往的馬路、最後走進急診室,那麼將會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人,不管是好人壞人男人女人,被你身上具有高度的傳染性的麻疹病毒傳染,造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目前疾管局提醒需要高度懷疑為麻疹的症狀主要為「全身性出疹持續三天以上+發燒超過38度上+呼吸道或眼睛症狀(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三者之一)」就建議進行通報並進行隔離防護措施。

麻疹建議隔離治療的時間為疑似麻疹診斷開始持續至發疹後的四天。

4.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被傳染?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做好標準防護措施:進出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並且勤洗手
盡量避免在流行麻疹的季節到疫區旅遊,以免讓自己暴露於危險的環境之中

5.麻疹不是會自己痊癒嗎?為什麼大家這麼緊張?


麻疹在「不發生副作用」的狀況下大多都是會自己痊癒自己好的。
併發症好發的年紀為「5歲以下的孩童」以及「20歲以上的成人」
常見的併發症有「中耳炎、肺炎、支氣管炎、拉肚子、肝炎、腦炎以及血小板缺乏症」,併發症嚴重者更會導致死亡,所以不得不慎。

6.我小時候有打過麻疹疫苗,我應該有免疫力不會被傳染才對呀?


麻疹疫苗所產生的保護力會隨著時間慢慢的下降,雖然不會完全消失,但若暴露在大量病毒中依然會被感染,並非小時候打過疫苗就無敵!
不過,就算被感染,有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症狀也會比沒接種過疫苗的人輕微!

7.感染麻疹之後的治療以及注意事項


跟大多數的病毒感染(一般感冒)一樣,首先就是要給予支持性的治療:也就是「退燒」以及「補充水分」。

病程中注意是否有麻疹的併發症發生。

在感染麻疹病毒後,身體會有幾天是處於免疫力較為低下的狀況,應注意是否有身體其他部位次發性的細菌感染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特定的狀況下可以給予病患維生素A的補充,以減少麻疹死亡率以及疾病嚴重程度:居民維生素A攝取不足的貧困地區或是麻疹死亡率達到1%以上的地區。

8.若我有接觸麻疹病患,但還不確定接下來會不會發病,這時我有什麼亡羊補牢之策嗎?


接觸麻疹病毒後的「六天內」針對有較高感染機會的族群,包含:小於一歲的嬰兒、孕婦、未接種麻疹疫苗的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建議接受「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來做預防。
如果可以在接觸麻疹病毒後的三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效果會更好

有研究指出,在接觸麻疹病毒後的72小時內接種麻疹疫苗也可以產生保護的效果

以上的族群除了孕婦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之外,其餘的人都應於5~6個月後追加注射麻疹疫苗,以達到公共衛生防治疾病的目標。
(因為麻疹疫苗是減毒活性疫苗,所以應注意不宜注射於孕婦以及免疫低下的病人)

9.其他還有什麼可能的疾病同時會產生「發燒+結膜炎+全身皮疹」呢?


最需要注意的鑑別診斷包含以下幾種:

較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
包含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以及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這類嚴重的藥物疹可以有發燒、黏膜(結膜及口腔)以及皮膚壞死」的症狀。
可以藉由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史或是使用從未使用的藥物來做初步釐清。

德國麻疹的感染:
德國麻疹的病程跟麻疹很像,可以視為一種快速且較輕微版的麻疹。因此有人又稱他為「三日麻疹(3-day measles)」。

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 ) :
這是一個好發於五歲前小孩的疾病,但是仍有成年人病例的零星報導。
川崎氏症會有發燒、結膜炎、草莓舌、淋巴結腫大、全身皮疹、手腳腫脹脫皮以及心臟冠狀動脈異常的症狀。


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
這是一種接受骨髓或是器官移植後的一種排斥反應,可以有發燒、黏膜(結膜及口腔)病灶以及皮疹的症狀,亦可由病史詢問中得到解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